千斤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伤乳、乳不消、乳滞。婴儿哺乳失宜,停滞不化而得。症见呕吐泄泻,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且有馊臭气,伴有面色青黄,发热,口渴,多睡,口疮,身渐黄瘦等。治宜开胃消导,先
《伤科补要》卷三方。荆芥、羌活、防风、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秦艽、薄荷、当归、红花。水煎服。用于破伤失血后之调养。
见神农本草经条。
出《中山传信录》。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即寒气霍乱。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
外伤缝合法。《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凡始缝其疮,各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相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上下逆顺,急缓相望,阳者附阴,阴者附阳,腠理皮脉,复令复常。”相当今之连续缝合或“8”字缝合法。其缝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指口中有甜味的感觉。《素问·奇病论》:“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张氏医通》卷八:“口甘,经云有病口甘者,此五脏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香饮子。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九十。又名诸伤、攧扑损伤、打扑伤损等。包括刀枪、跌扑、殴打、闪压、刺伤、擦伤及运动伤损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伤筋、破损或出血、骨折、脱臼等情况,也包括一部分内脏损伤疾患。治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