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阳热过盛的病证,往往耗伤阴津。如气分热盛,治宜甘寒生津;胃肠热结,治宜急下存阴;营血热盛,治宜清营养阴,或兼凉血解毒。对于阳热过盛的一切病证,谨防阴津的耗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见《中药材手册》。为蟾蜍皮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下疳。见该条。
即舌疮。详该条。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书中记载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详柿霜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沉香之别名,详该条。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升麻、甘草、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药、桔梗、黄芩、麦门冬、前胡、青皮、葛根、紫苏、连翘、防风、白蒺藜。水煎服。治缠喉风,喉瘤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