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卫强营弱

猜你喜欢

  • 双喉痈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此症因心肺停受郁热,风痰上越脏腑。须要看他地位,在上者为元痈;在中者为热痈;在两边者为双喉痈;在下者为页育也。要识得标本,然后治其有余不足。”详见各该条。

  • 妊娠吐血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胎前吐血。多因胃中积热,或肝郁化热,热伤胃络,气逆于上,血随而溢,则出现吐血。若吐血不止,易致堕胎。因胃中积热者,脘腹胀闷疼痛,吐血色红或紫暗,挟有食物残渣,大便

  • 瘈疭

    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即瘛疭。详该条。

  • 血渴

    渴证之一。①因失血所致的口渴症。《证治要诀·拾遗门》:“诸失血及产妇蓐中渴者,名曰血渴,宜求益血之剂。”可用四物汤、十全大补汤等方。②泛指劳伤元气及失血所致的口渴症。《不居集》卷二十五:“内伤劳役,精

  • 焞(tūn 吞)

    本义形容星光暗弱。焞焞指耳听不聪。参见浑浑焞焞条。

  • 许国桢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元代医生。字进之。山西曲沃人。博通经史,尤精医书,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即随之出征并掌管医药,曾治愈忽必烈及庄太后病而深得信任。世祖即位后,主管太医院,后为礼部尚书、翰林集贤

  • 广术

    见《本草求真》。为蓬莪术之别名,详该条。

  • 平补平泻

    ①指先泻后补的补泻方法。《神应经》:“……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②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而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

  • 产后恶血入脾

    病证名。指产后由于瘀血入于脾经,出现哕恶不食的症候。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产后食伤而呕,血亦随气上逆,入于脾胃,故哕恶不食,宜服抵圣汤治之(人参、半夏、陈皮、泽兰、赤芍、炙草、生姜)。”

  • 宣痹通阳

    通阳法之一。宣散痹阻、温通阳气的方法。如胸痹证,因胸阳不振,浊阴上逆,痹阻气机,用栝蒌薤白白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