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惠直堂经验方·伤寒门》。症见两跗忽然红肿,因而发热,两胫俱浮作痛等。由感染湿热,先从下受,治宜消其湿热,从膀胱下行,则身热自退,可用顺导汤等方。参见脚气条。
病证名。见《医说》卷五。《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好吃生米成瘕,不得米则吐清水,得米即止,米不消化,久亦毙人,宜鸡屎米煎。”本病与《诸病源候论》记载的米癥略同,参见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腰柱。见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哮拔。详该条。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即骨折。详该条。
见《国药的药理学》。即亚麻子,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枝仁之别名,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即鹿茸丸第三方,见鹿茸丸条。
《症因脉治》卷一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防风、荆芥、甘草、川芎。水煎服。治风寒眩晕,邪在太阳,脉浮紧者。
见《江苏药材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