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下黄肥疮

口下黄肥疮

病证名。指小儿流涎,口下肥烂而有黄汁渗出者。《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渍于颐,生疮黄汁出,浸淫肥烂挟热者,疮汁则多也。”治宜外搽碧玉散

猜你喜欢

  • 太白石

    出《名医别录》为礜石之别名,详该条。

  • 白蒂梅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 臼齿

    即尽根牙。

  • 大一

    见太乙条。

  • 表虚六合旸

    《医垒元戎》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一两,桂枝、地骨皮各七钱。为粗末,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而弱。

  • 雌雄人

    ①指女子阴蒂过大。杨志一《生育问题》:“女子阴核过大,性欲一至亦能自举,状如阴中有角,故以角症名之,又名半阴阳,俗称雌雄人。”详见角条。②泛指两性畸形者。

  • 癞蛤蟆酥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蟾酥,详该条。

  • 油麻血藤

    见《中草药资料》。为牛马藤之别名,详该条。

  • 大力王

    见《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 手掌。《素问·五脏生成篇》:“掌受血而能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