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术语。指在气功锻炼中,在身心安静的情况下,把意念“放”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意守一词是从“内守”、“守一”等词演化而来。“意”是指心之动而未表现于外者,是意念活动;“守”是指相守而不离。所以,意守是摄
契,相合;绍,继承。相合相继之意。《灵枢·卫气》:“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
病名。《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胠满。”《甲乙经》作“痈”。详肺痈条。
医案著作。廖伯筠等整理。此书医案分初生儿疾病、时行疾病两类,凡百例案例,均加按语。廖氏诊治小儿疾病,注重望诊,强调治病求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药慎重,尤用峻烈之剂,当中病即止,以免伤正。1979年云
性传播疾病之一。多由交媾不洁,传染而得,或感受湿热之毒,侵蚀皮肤粘膜而成。男性好发于包皮内外、包皮系带、冠状沟、阴茎体与龟头等处。女性多发于阴道口、阴唇系带、前庭和阴蒂等处。初起为炎性小丘疹,周围绕以
指人们饮食过程的喜好,往往反映了体内脏腑寒热虚实的需要,如胃寒的人常喜欢煎炸或热食,燥热的人喜欢清润甜食。故《临证指南医案》云:“食入自适者,胃喜为补。”这种选择于人有一定好处。
《温病条辨》卷三方。生香附、旋覆花(绢包)、苏子霜、茯苓各三钱,陈皮二钱,半夏、薏苡仁各五钱。水煎,分三次服。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寒热如疟者。若腹满加厚朴;痛甚加降香末。
见《中药志》。为海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湿热所致的胃脘痛。寒症多见于中气素寒,热症多见于内有积热患者。《症因脉治》卷一:“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
见《易简方》。为罂粟壳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