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其职位在大夫之下,官阶从七品,系以原军器库之副使改任本职。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出《颅囟经》。即白脓痢,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葱须,详该条。
病证名。指腹内结块,坚硬不能移动者。《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癥者,由寒温失节,致府藏之气虚弱,而食饮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言其形状,可徵验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
服药方法之一。病在上部,药汤宜少量,分多次服。如咽喉痛,宜缓慢频频含咽。
即触诊。详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出《延年方》。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喉科心法》卷上:“帝丁两旁,或大舌尽根,或喉关上腭,发一紫血小泡,顷刻肿大,妨碍
①见《救荒本草》。为望江南子之别名。②见《本草原始》。即槐角。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