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治要诀类方》卷一。人参、茯苓、熟附子、木香、肉豆蔻、白术。水煎服。治溏泄。
名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胞宫。详该条。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女人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三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针灸资生经》作蠡沟穴别名。
①见《江西草药》。为青酒缸之别名。②见《福建中草药》。为金盏银盘之别名。③见《闽东本草》。为鬼针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下林,穴在上林下一夫。”所指即下巨虚,见该条。
治疗阴虚而肝阳上扰的方法。肝阴虚或肾阴虚均能发生肝阳上扰,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性急易怒、面部烘热、口燥咽干、虚烦不眠,舌质红,脉细弦数等症。滋肝肾之阴,用熟地、枸杞、山茱萸、女贞子、旱连草等;平
指灸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