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集注》。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又名伤食发丹、食滞丹毒。小儿丹毒之一。多因小儿乳食过多,不能运化,蕴热于内,达于肌表而生。初发形若赤游丹,游走缓慢,且见发热面赤,口酸,舌有黄苔,治宜先消滞,服保和丸,余
【介绍】:见王勋条。
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指咳嗽气逆,呼吸急促。本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外感风寒、痰饮内停或邪热炽盛所致;虚证多由久咳不愈或大病后元气耗伤,肺气虚耗,肾不纳气或心气虚衰所致。《诸病源候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太阴络脉,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真青囊》卷二。即喉间溃烂。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