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阴疽

猜你喜欢

  • 毛孔

    即汗孔。见汗空条。

  • 捲舌痈

    病名。清·金德鉴《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风热感于心经,或煎炒热物而生。舌下或左右,或正中,形如圆眼,或如枣核,肿疼不堪,言语不能,舌卷紫硬。”治宜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导赤散、黄连解

  • 锁脚流注

    见《外科大成》卷四。即锁脚马。详该条。

  • 十椎

    指第十胸椎。《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王冰注:“当脊十椎下并无穴目,恐是七椎也。”后人多释为七椎至阳穴。

  • 高岭土

    见《矿物学与丹药》。为白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 十便良方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

  • 痘疹世医心法

    见痘疹心法条。

  • 胆衡

    古病名。衡通横。《小儿药证直诀·钱仲阳传》:“又乳妇因大恐而病,病虽愈,目张不得瞑,人不能晓,以问乙(钱仲阳名乙),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则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衡不下,惟郁李去结

  • 滴乳石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钟乳石之处方名,详该条。

  • 虎髭毒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即颏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