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哑瘴喉风。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伤乳、乳不消、乳滞。婴儿哺乳失宜,停滞不化而得。症见呕吐泄泻,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且有馊臭气,伴有面色青黄,发热,口渴,多睡,口疮,身渐黄瘦等。治宜开胃消导,先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目珠俱青证,乃目之白珠变青蓝色也。”即白睛青蓝,详该条。
病名。指牙痛之因于风者。参见牙痛条。
【生卒】:?~988【介绍】:五代时医家。通经史、善医药,隐居庐山,各地远途来求医者甚多。
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湿为重浊粘滞的阴邪,能阻滞阳气活动,尤易损伤脾阳,产生面白、胸闷、腹胀、痞满、泄泻,甚则形成水肿等症。因而治湿须要维护阳气,注意通利小便,不得过用寒凉。《温热论》:“湿邪害人最广,
又名黄昏咳。指咳嗽每在黄昏时发者。多因肾虚虚火上炎所致。亦有因食积痰湿引起。《丹溪心法·咳嗽》:“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黄昏
证名。筋惕肉瞤的别称。见《伤寒论大全》卷二。详筋惕肉瞤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刺疔捷法》:“在鼻两旁环笑缝中。”即鼻翼向外隆突最高点与面相接之处。主治疔疮,酒齄鼻等。沿皮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