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证治约旨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
推拿穴位名。即耳背高骨,见该条。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六轴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胆汁。《难经·四十二难》:“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②指血液。《难经·四十二难》:“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通常指第一种说法。
证名。跗(fū),同趺。即足背。指足背肿。出《素问·气交变大论》。为水肿病症状之一。参见水肿、脚肿条。
骨名。额骨的眶部。眼眶的上缘。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曾任太医、尚药典御等职。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祖父名民望,撰有《婴孩妙诀》2卷;父名麟,他继承祖业,尤精儿科。整理家传经验,撰有《博济婴孩宝书》20卷,曾刊于会稽,均佚。
【介绍】:见皇甫谧条。
灸法之一。用水煮艾或其他药物以其热气熏患处;或用火燃艾以其烟薰患处称为薰灸。《肘后备急方》:“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并以干艾斛许,揉团纳瓦甑中,并下塞诸孔,独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而烧艾薰之,一时即知矣。
见《医学正传》。即斑龙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