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脉经》。即小产,详该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带下黑候。指妇女从阴道经常流出黑豆水色稠粘或稀、或腥臭的液体,也有在赤白带下中杂有黑色的,连绵不断。多因热盛熏蒸,伤及任脉带脉,肾水亏虚所致。治宜泻火清热,方用利火汤。参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景天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耳内腥臭,多由澡浴水入耳中,水湿停留,搏于气血,酝酿成热所致。治法见伍耳条。
【介绍】:宋代医家。字敬民,双凤里(今江苏太仓)人。精于医术,善治垂危病人。曾被荐为医师。
经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白环俞,见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腰柱。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茴香根,详该条。
【介绍】:见忽泰必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