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浮肿

小儿浮肿

病证名,又名小儿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皮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的病证。《儒门事亲》:“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肿病有二:一者气肿,因脾胃虚而气攻腹,腹胀误行转药下之,致虚气上附于肺,行于四肢面目而作肿也。……二者水肿,因上焦烦渴,饮水无度,脾胃虚而不能约制其水,肾反乘脾,土随水行,上附于肺,肺主皮肤,脾主四肢,故水流走于四肢皮肤而作肿也。”可见浮肿的病变,主要在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气化失宣,水液潴留,因以为肿。《证治准绳》指出肿病的机制是“肾为本而肺为标,皆至阴积水。其为病也,肾者胃之关键,关键不利,机不转枢,水乃不行,渗于脉络皮肤而为浮肿。”因此浮肿有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的说法。治则:《金匮要略》载“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临床常用的有发汗、利小便以及健脾益气温肾化浊等法。亦可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胃水胆水小肠水大肠水膀胱水辨证施治。详各条。

猜你喜欢

  • 柑子

    出《开宝重定本草》。即柑,详该条。

  • 星翳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本症黑睛生翳,呈星点状,或大或小,或聚或散。通常以稀疏的一、两点浮现于黑睛,不扩大、不溃陷者为轻;数颗密聚,或互相连缀,或溃陷者为重,甚至可溃破黑睛。参见

  • 尾穷骨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腰卒痛,灸穷骨上一寸七壮,左右一寸各灸七壮。”《针灸集成》列作奇穴。名尾穷骨。位于尾骨尖上一寸及其左右各一寸处,共3穴。主治腰痛,尾骶痛,淋病,便秘,尿闭,痔疮等。艾炷灸3

  • 难经章句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

  • 胡道洽

    【介绍】:见胡洽条。

  • 红线疔

    病名。出清·叶氏秘传《七十四种疔疮良方并图形要诀》。即红丝疔,见该条。

  • 惊搐五证

    惊搐五种证候的鉴别。身热力大者为急惊;身冷力小者为慢惊;仆地无声,醒时吐沫者为癎;头目仰视者为天吊;角弓反张者为痉(《东医宝鉴》)。

  • 三才封髓丸

    见《丹溪心法》卷三。即三才封髓丹第一方,见三才封髓丹条。

  • 击探天鼓

    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又名击天鼓。两手掌掩耳,手指置脑后,用食指压住中指,再滑下轻弹后脑部,耳内如有击鼓之声。有清醒头脑,预防耳疾等作用。《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九:“天鼓者,耳中声也。举两手心紧掩耳门,

  • 清金丹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莱菔子(蒸熟为末)一两,皂角(烧存性)三钱。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治食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