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少阴脉

少阴脉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阴脉:系于内腂(踝)外廉,穿腨,出(腘)中央,上穿脊之□廉,系于肾,夹(挟)舌。〔是动则病〕:(喝)(喝)如喘,坐而起则目膜如毋见,心如县(悬)病饥,气不足善怒,心肠(),恐〔人将捕之〕,不欲食,面黭若色,咳则有血,此为骨蹶(厥)。是少阴脉主治其所产病:□□□□□□舌析(坼),嗌干上气,(噎),嗌中痛,癉,耆(嗜)卧,欬、音(瘖),为十病。〔少〕阴之脉,灸〔则强食产(生)肉,缓带〕,皮(披)发,大丈(杖),重履而步,灸几息则病已矣。”

猜你喜欢

  • 内廉

    指内侧缘。《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

  • 形气相得

    指病人的形体与气机活动相协调的现象。如形盛气亦盛,形虚气亦虚。这些病人,即使病较重,预后仍较好。《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气相得,谓之可治。”

  • 上慈宫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冲门,见该条。

  • 窍漏证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目傍窍中流出薄稠水,如脓腥臭,拭之即有,久则目亦模糊也。”同漏睛。详该条。

  • 凫(fú 扶)骨

    骨名。即第七、八、九、十肋组成的肋弓。《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凫骨者,即胸下之边肋也。”

  • 十水

    古代对水肿病的分类。历代说法不一:①《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水有十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气水。”②《诸病源候论·水肿病

  • 胸汗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心胸局部多汗。《张氏医通·杂门》:“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名曰心汗。”参见心汗条。

  • 红色紫疮舌

    纯红舌上起紫疮。为心肺热毒炽盛之象,瘟疫病可见此舌。急用清热、凉血、解毒之剂频服(见《伤寒舌鉴》)。

  • 薛雪

    【生卒】:1681~1770【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因母多病而究心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常互相抨击。薛氏长于温热病,但不屑以医名,故少著述。一般认为《湿热

  • 监仓之官

    指大、小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卷十八:“大肠者,为行道传写之腑也。号监仓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