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呕吐因风冷入胃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风气呕吐之症,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脉多见浮。治以散风为主。宜用防葛平胃散、防葛二陈汤等方。
证名。指胃脘部悬空感,与嘈杂相近似。《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参见嘈杂条。
见《质问本草》。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外台秘要》:“立脚于系鞋处横纹,以手四指于纹上量胫骨外,逼胫当四指中节按之,有小穴,取一缕麻刮令薄,以此麻缓系上灸,令麻断。男左女右,患多灭。”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传尸灸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方。人参、阿胶(蛤粉炒)、贝母、炒杏仁、桔梗、茯苓、桑白皮、枳实、甘草各一钱,柴胡二钱,五味子半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食远服。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后发热声嘶者。
经穴名。代号:LU2。出《素问·水热穴论》。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距胸正中线6寸处(《针灸甲乙经》)。布有锁骨上神经中、后支,胸前神经分支,臂丛外侧束和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
【介绍】:见吕熊飞条。
《素问》篇名。本篇的主要内容是从生理、病理、诊断等方面,论述了五脏的生色、病色、死色及五体、五味、五色、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吴崖注:“五脏未病,有相因相成之理;五脏已病,亦有相生相成之
下法之一。即攻逐里实。用泻下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攻里不远寒。”参见下法条。
《灵枢经》篇名。邪,病邪;客,外来者。本文主要讨论外邪侵入人体的病机,故名。文中指出邪气入侵的部位不同,能引起不同的病症,并相应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祛散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