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应钟

应钟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猜你喜欢

  • 徐世平

    【介绍】:见徐昇泰条。

  • 大眦

    见《医贯》卷四。即内眦。详该条。

  • 气积

    病证名。九积之一。指气机郁滞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气积,噫气痞塞,木香、槟榔之类,甚则枳壳、牵牛。”《金匮翼·积聚统论》:“气积,气滞成积也,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故王宇泰云:治积之

  • 蜞(qí 其)针法

    外治法之一。见《本草拾遗》。蜞即蚂蜞,又称蚂蝗、水蛭,其头部有毒腺,吮血时分泌一种毒液,使血不凝聚,故用此以吸取痈疽之血脓,称蜞针法。操作时取大蚂蝗一条,入笔管内,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吸吮恶血,促其毒消

  • 栀连正气散

    《症因脉治》卷二方。栀子、黄连、藿香、厚朴、陈皮、半夏、甘草、苍术、竹茹、茯苓。治胃火呕吐,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口中干渴,二便阻涩。

  • 立效饮子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炒罂粟壳、当归各四两,炒甘草二两,赤芍药、酸石榴皮、炒地榆各一两。为粗末,每次三钱,水煎,食前服。治痢疾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噤口不食。

  • 铁扫把子

    见《四川中草药》。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 泥瘿

    病名。《圣济总录》卷一二五:“石与泥(瘿)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参见瘿及有关条。

  • 十六络脉

    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合称十六络脉。《东垣十书》:“十二大经之别,并任督之别,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是为十五络,诸经皆言之。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知络有十六也

  • 息肉痔

    病名。见上海中医学院编《中医外科学讲义》,多因湿热下迫大肠,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症为肛内生息肉,多少不等,便时突出于肛外,时有鲜血、粘液随粪便排出,无痛,儿童多见。宜结扎或手术疗法,即直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