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柔肝。详该条。
病名。痰饮之一。因饮邪伏匿于体内,或留饮去而不尽,潜伏为患。《金匮要略·痰饮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唾,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治宜化饮逐邪,扶正固本。方用
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部位。《一草亭目科全书》:“气之精为白珠。”即白睛。详该条。
①病名。指发于深秋以至冬月的伏气温病。见《济生方》卷三。《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伏暑症,暑久伏病也,……若热毒之气既已受之,或为些小风寒所固,此毒遂渐渐入内,伏于三焦肠胃之间,或秋或冬,久久而发,此
见《安徽中草药》。为灵芝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睁光瞎,详该条。
耳的部位。《冷庐医话》卷四:“……铜挖刺通耳底,流血不止……。”耳底,古人泛指耳窍的深部,似指今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等部分。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土贝母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