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风预治法

惊风预治法

凡急、慢惊风发生,必先有其前驱症,先以药物预治可免发生惊搐。如小儿急性热症,高热,腮红面赤,两目似怒,直视不转,此将发惊风之候,宜服当归龙荟丸泄肝胆经火,则可不致成为急惊风。如小儿吐泻不止,见其手、足冷,睡时露睛,口鼻出冷者,此慢惊风欲成之候,急用参苓白术散补脾琥珀抱龙丸枳壳枳实,可预防慢惊风发生(《幼科发挥》)。

猜你喜欢

  • 马琬

    【介绍】:隋代医家,撰有《食经》三卷,已佚。《医心方》卷三十引用其内容十多条。

  • 芷园臆草存案

    医案著作。明·卢复撰。共载医案十九则。卢氏强调审因求本的重要性,提出“不可泥其形症”。本书所载医案,用问答形式,阐述病因、病理,分析治疗方药,有利于读者理解因症立方之义。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中。

  • 气门

    ①又名鬼门。即汗毛孔。汗孔是阳气散泄的门户,故称。《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②经外穴名。见《千金要方》。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3寸处。③子户穴别名

  • 沦指

    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七。即代指。见该条。

  • 王熙

    【介绍】:见王叔和条。

  • 藁耳实

    出《神农本草经》。为苍耳子之别名,详该条。

  • 医学博士

    唐代为地方设置的卫生官员,又称医药博士。掌疗民疾,时设时废,官阶从八品上以下,以州之大小分数级。大、中、下都督府,上、中、下州等,分别设有博士、助教或学生等几人或二、三十人。掌管各辖区之医疗、巡疗和推

  • 血崩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亦名崩中、血山崩、血崩不止、暴崩。指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多因劳伤过度,气虚不能摄制经血,或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临床上须防晕厥虚脱。在急则治其标的原

  • 败血冲肺

    产后三冲之一。见《陈素庵妇科补解》。指恶露当下不下,逆而上冲于肺的病症。常见胸闷烦燥,面赤气急,呕逆,鼻衄等症。方用二味参苏饮(人参、苏木),甚者加芒硝。属产后危重病。

  • 养血益荣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赤芍药、人参、甘草、酒当归、红花(酒炒)。水煎服。治血不足,疹子色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