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足厥冷

手足厥冷

证名。指手足冷至肘膝的症象。《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又称手足逆冷手足厥逆四逆等。《伤寒溯源集》卷九:“论中或云厥,或云厥逆,或云四逆,或云厥冷,或曰手足寒,或曰手足厥寒,皆指手足厥冷而言也。”有寒热之分:寒证由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常伴有怕冷,下利清谷,脉沉微等,治宜回阳救逆,祛寒,方用四逆汤大乌头煎等方;热证多因热邪郁遏,阳气不能通达四肢,伴有胸腹烦热口渴等证,治宜宣透郁热,方用四逆散白虎汤、承气汤等。

猜你喜欢

  • 脱壳乳痈

    病名。即乳发之南方俗称。见该条。

  • 寒湿霍乱

    病名。见《霍乱论·病情篇》。多因脾胃素虚,中阳不振,寒湿内盛所致。发于秋后者较多。亦有因暑夏贪凉,过吞生冷而致者。证见腹痛吐泻,吐利清水,或如米泔水,不甚秽臭,口和不渴,四肢清凉等。临床表现有寒偏胜或

  • 风盏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

  • 手太阴标本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马莳注:“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即中府穴。”

  • 五臭

    即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五种臭味。

  • 痰积血崩

    病证名。多因痰涎郁于胞中,清气不升,经脉壅遏而致血崩。症见腹满或脐腹痛,下血量多成块,血出则快,血止则闷,或脐上动悸。治宜行痰降逆。方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半夏丸,或用旋复花汤等。

  • 小铁子

    见《云南中草药选》。即铁仔,详该条。

  • 正一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来复丹,见该条。

  • 长骨

    骨之呈长柱状者。如股骨、胫骨等。多中空如管,充藏骨髓。

  • 普济

    【介绍】:唐代医家、僧人。亦名释普济。编集《广陵正师口齿论》1卷、《口齿玉池论》1卷。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