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初生儿有肉无皮的一种病症。见《外科启玄》卷八。又名溻皮疮。由孕母过食五辛炙煿等物,或父母患梅毒传染胎儿所致。症见患儿表皮呈片状脱落,肉色红润,如汤烫状,逐渐扩大,向四周迅速蔓延,甚则大部分皮脱
即己位。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二十八宿)以标志天体的部位,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二十八宿各有方位。以十干之方位合之,则角轸二宿当东南方的己位。《素问·五运行大论》:“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
古人认为禁灸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分布在重要器官或动脉邻近处,如睛明、丝竹空接近眼球;人迎在颈动脉处,经渠在桡动脉处等。《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禁灸24穴,后世逐渐有所增加,近代由于医学进展,对禁灸穴的认
手足指(趾)的第二节。手足大指(趾)无此节。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冷瘘。由气血不足,复感风寒,伤于肌肤所致。本病顽滞而冷,不知痛痒,溃而难敛,经久不愈。治宜温肌养血。内服桂枝加当归汤。外搽金黄散。
古病名。①水毒病的通称。《诸病源候论·水毒候》:“自三吴已东及南诸山郡山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春秋辄得。……以其病与射工诊候相似,通呼溪病,其实有异。”②又指无疮的水毒病。《诸病源候论·水毒候》
见《中药志》。即刘寄奴,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骨名。即第七、八、九、十肋组成的肋弓。《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凫骨者,即胸下之边肋也。”
【介绍】:明代医家。字玄台或元台(一说字仲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以及《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载“九针九篇”的说法,认为《内经》应分为《素问》、《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