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隋代医家。撰有《蔡英本草经》4卷。已佚。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心痛痧》:“痧毒冲心,属之于气,则时痛时止,痰涎壅盛,昏迷烦闷,此其候也。治宜刺手臂,服顺气之剂为主。痧毒攻心,属之于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此其候也。治宜刺腿湾,服活血之剂为
见针灸问对条。
见《群芳谱》。即辣椒,详该条。
舌边红而中有黑滑苔。为伤寒失汗,表热里寒而夹冷食结滞于胃,宜温中通下;夏月中暍见此舌者,人参白虎汤主之(见《伤寒舌鉴》)。
见《四川中药志》。即南五味子,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头痛。详该条。
【生卒】:约1573~1644【介绍】:明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二十余岁北上京师(今北京)习医,乃精于医。1604年曾往边东(今东北)救治疾疫,次年又施药救治京师疫病,均获良效,求治者益众。万历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下纪者,关元也。”后《类经图翼》作关元穴之别名。属任脉经,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
见《中药材手册》。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