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著作。2卷。明·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又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中。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等14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
病名。即趾关节脱臼。见《伤科补要》卷二。因跌扑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趾骨突向一侧,活动受限。治宜手法复位,内服复元活血汤或七厘散,并用海桐皮汤温洗,配合功能锻炼。
见《贵州民间药物》。即刺三甲,详该条。
病证名。见《赤水玄珠·眩晕门》。因痰浊挟火,上蒙清阳所致。症见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火。用清上丸、黄连温胆汤等方。参见眩晕、痰晕等条。
足背。同足跗。
见团岗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饮食后随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多因正虚胃热所致。《证治汇补·汗病章》:“饮食汗者,因正气空虚,反为饮食慓悍之气所胜,故食入汗出。”治宜安胃汤、二甘汤等方。
眼科手术器械。用以拨治圆翳内障。其制作形式不一。①见《目科正宗》。赤金制作,长约三寸,针身长寸余,粗若鞋底针,尖端细如绣花针而圆锐滑泽,以坚细中空慈竹为柄,针根用银镶固(见图88-1)。②见《审视瑶函
见《江西草药》。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