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杨梅疮

杨梅疮

病名。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由气化(间接)传染和精化(接触)传染而得。临症先患下疳,或患横痃,然后发杨梅疮。发病前有全身性发热头痛、骨节酸痛、咽痛,随即出现皮肤病变。外阴局部皮肤先起红晕,后发斑片(名杨梅斑),形如风疹(名杨梅疹),状如赤豆,嵌于肉内(名杨梅痘),疹粒破烂,肉反突出于外(名翻花杨梅)。后期毒侵骨髓关节或流窜脏腑,统称杨梅结毒。治宜清血解毒。内服杨梅一剂散土茯苓合剂。外用鹅黄散。即梅毒。

猜你喜欢

  • 救荒本草

    书名。明·朱(周定王)等原撰。4卷(又有2卷本、14卷本)。本书论述在荒馑时期,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代替食品,以解决饥荒等问题。作者通过调查访问将民间可供食用的各种救荒草木(包括根、苗、花、实等)逐一描绘

  • 萧赓六

    【介绍】:见萧埙条。

  • 间脏

    指疾病传变不传于所胜之脏,而是间隔一脏,传于其所生之脏。如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母子相传。《难经·五十三难》:“间藏者,传其子也。”按五行学说,间脏其气相生,虽病亦微。

  • 殷门

    经穴名。代号BL3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大腿的后面,臀下横纹之中点直下6寸处。另说在承扶下3寸(《针灸大成》);或5.3寸(《针灸集成》)。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外侧为

  • 少食易饱

    脾胃受纳不佳的病症。《幼科发挥》:“儿有少食而易饱者,此胃之不受,脾之不能消也。宜益胃之阳,养脾之阴。”用异功散合小建中汤加减。

  • 瓷针

    即陶针。参见该条。

  • 政和圣济总录

    见圣济总录条。

  • 郎中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 龙泉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人中疔。见该条。

  • 搜风逐寒

    祛风法之一。治疗风寒痰湿之邪留滞经络的方法。中风手足麻木,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腿臂间局部作痛,或筋脉挛痛,屈伸不利,用小活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