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瘟毒喉痹。详该条。
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条。
【介绍】:元代医家。撰有《注释素问玄机原病式》。
病证名。徐大椿《女科指要》:“产后冲任虚热,膀胱气不施化,故小便涩痛,滴沥难出谓之溺淋。”相当于五淋中的热淋。
见尚论篇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锡叶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饮片新参》。为砂仁壳之简称。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补法之一。用补气药治疗卫气不固、肌表虚疏的方法。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容易感冒,可用黄芪、白术、党参等补气药治疗。常用方如玉屏风散、牡蛎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