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
书名。3卷。元末明初赵良仁(以德)约撰于1368年。本书注释《金匮要略》较为详明,但刊本甚少流传。清·周扬俊评介赵氏注本“理明学博,意周虑审”(见《金匮玉函经二注序》)。后世注释《金匮要略》的医家,颇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三间,见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十奇散,见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海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破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熟地黄、生地黄、白芍药、当归、阿胶、麦门冬、白术。水煎服。治筋急。
病证名,小儿厥证之,又名小儿阴厥。系由阳气衰于下,阴寒过盛,以致阳虚则阴凑之而见手足厥冷的证候。《寿世保元》:“阴厥者,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厥逆,足踡卧,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宜四逆理中汤之
见《本草纲目》。即桐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