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柳柽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心痛痧》:“痧毒冲心,属之于气,则时痛时止,痰涎壅盛,昏迷烦闷,此其候也。治宜刺手臂,服顺气之剂为主。痧毒攻心,属之于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此其候也。治宜刺腿湾,服活血之剂为
《素问》篇名。缪刺,针刺法之一,以其与经刺法有不同之处,故名。凡病在经脉,则刺其经穴,是谓经刺(又名巨刺);病在络脉,则刺其皮络,是谓缪刺。本篇主要论述各经络脉发病所采取之缪刺方法。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羊角扭,详该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喜气,即不可疾行,不能久立。”参见七气、九气条。
霍乱专著。2卷。清许起撰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作者认为霍乱有寒热之分,热霍乱是感受夏秋湿土之气,邪从热化;寒霍乱是因人体中阳气素虚,复贪凉喜冷,湿从寒化。两者证治不同,治当详辨,附列效方若干。现
见脉诀条。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红丝疔。见该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作循衣摸床。详循衣摸床条。
针灸体位。详坐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