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陆乐山《养生镜》。舌体歪斜的证候。多为风邪伤及心肺所致。其症舌斜左边,眼亦斜左边;舌斜右,眼亦斜右。宜针刺金津、玉液、肩井、肺俞、少商、中冲等穴。
即龙虎升降,见该条。
指湿热流注于下焦。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胃纳不佳等。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大指甲后一韭叶处。掐之,止吐血。
即出针,《素问·针解》:“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见出针条。
即肾气丸,见该条。
小儿病势垂危的证候。《幼科指南心法》:“要辨小儿死症,囟门陷下成坑,喉中拽锯气和痰,目闭无神拘管,口唇牙龈粉白,手足恰似冰寒,鸦声鱼口眼常翻,不乳遗尿闷乱。”对于这些危重症候,在当今医疗条件下救治及时
见《陕西中草药》。为蕤仁之别名,详该条。
鬲,通隔。即噎膈。出《素问·大奇论》。详噎膈条。
谿同溪。见八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