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璠(fán 凡)
【介绍】:
清代医家。字鲁珍。上海人。勤于医业,白日应诊,夜览医书,撰有《沈氏医案》等书。
【介绍】:
清代医家。字鲁珍。上海人。勤于医业,白日应诊,夜览医书,撰有《沈氏医案》等书。
六畜痫之一。即狗癫。《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犬痫之为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脑户一壮。”参见六畜痫、狗癫条。
病名。见《喉症全科紫珍集》。指感受阴寒毒邪所发。《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四时不正之气及非常暴寒,而生少阴症。脉微细而沉,自汗,咽不利,一名肾伤寒。切不可用寒凉之药。宜半夏桂枝汤(半夏、桂枝、甘草
即鬥齿。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山寿。笠泽(今江苏吴江)人。辑《急救应验良方》(1872年刻行)、《急救痧证全集》(1883年刻行)等书,主张用针灸法治疗痧证及急证。
出《素问·皮部论》。指手厥阴经之阴络。张景岳注:“心主之阴,手厥阴之阴也。”
经外奇穴名。《世医得效方》:“治疝气偏坠,量患人口角,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二七壮;若灸两边亦无害。”即以两口角间长度为
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肿病表现的五种危险症候。即五心肿、人中肿、舌头肿、膝胫肿、阴茎肿。
【介绍】:宋代医生。精通医药及针术,善治危重病人。民间曾传他治愈一例喉蛾的验案。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胡椒药材之一种,详胡椒条。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故名。参见皮肤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