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临泣;在足部者,称足临泣。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见《桂海虞衡志》。即沉香,详该条。
①亦作子门,即子宫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之病……胞门寒伤,经络凝坚。”②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气穴,见该条。②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道穴。见胞门、子户条。
即浊病。见《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因浊病有白浊、赤浊之不同,故名。亦称赤白浊。参见赤白浊、浊、便浊、精浊各条。
见《丹溪心法》。为海浮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吉林中药手册》。为北豆根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属于寒证,如寒邪束表,寒滞经络,脾胃虚寒等症,针刺时宜多留针,或温针治疗。
病证名。见《赤水玄珠·腹痛门》。指气机结滞所致的腹痛。详气结腹痛条。
指分娩时,产妇直肠脱出。见宋·陈选《妇科秘兰》。即盘肠生。详该条。
见《本草蒙筌》。指月经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