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热论

温热论

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里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本大同小异,次序略有不同,章虚谷注本即本于此,名为《叶天士温热论》,收入《医门棒喝》中。《温热论》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治法,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介绍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白的诊法等内容,其中的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此外尚有清周学海等多种注本,较近的一本为杨达夫所撰《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系杨氏汇集诸家注释结合个人经验体会编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的治疗发展情况。本书于1962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 阴蚀

    病名。出《神农本草经》石硫黄条。亦名阴中生疮、阴疮、阴、、阴蚀疮等。病因情志郁火,损伤肝脾,湿热下注,郁蒸生虫,虫蚀阴中所致。症见阴部溃烂,形成溃疡,脓血淋漓,或痛或痒,肿胀坠痛,多伴有赤白带下等。治

  • 俞窍

    俞,腧穴,窍,穴窍。泛指孔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意指冬天气在骨髓,针刺时针尖应深达筋骨的组织间隙。

  • 新定拯阴理劳汤

    即拯阴理劳汤,见该条。

  • 陆彭年

    【介绍】:见陆渊雷条。

  • 临证验舌法

    舌诊著作。2卷。清·杨云峰撰。上卷结合虚实、阴阳、脏腑等阐述临床验舌之法;下卷分析见何证、舌,当用何方治疗,多系作者经验之谈。但书中认为验舌“其法不出乎五行……其理总源于太极”的见解是值得商榷的。本书

  • 干蟾皮

    见《药籢启秘》。为蟾蜍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神照集

    见针方六集条。

  • 青风

    ①春季当令之风。春属木,色为青,故名。《灵枢·论勇》:“春青风,夏阳风。”《甲乙经》作温风。②病名。五风内障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病发则瞳神之色“如青山之笼淡烟者,青风也”(清·黄庭镜《目经

  • 阴中之至阴

    指脾。《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谓以腹背二者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肝、脾、肾三脏具在于腹,如以三脏分阴阳,则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