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出针的俗称。见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麻蕡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郭居易条。
见益气解表条。
指申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下晡甚。”参见十二时条。
心下膈上的脂膜。《素问·痹论》:“熏于肓膜。”王冰注:“肓膜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
出《素问·玉机真脏论》。泛指全身长大的骨骼,如股骨、肱骨、髋骨等。
病证名。见《金匮翼》。由于气机不畅,以致食物停滞而形成的脘闷,暖气等症状。治宜理气为主,兼以消导。参见伤食、积滞条。
病证名。指疳疾全身浮肿的证候。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多由疳积日久,脾胃受伤,以致运化失常,水液泛滥,溢于肌肤。症见全身虚肿,皮色白而有光亮,小便量少等。治以健脾利水为主,用茯苓导水汤,或五苓散合五
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