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两足及足心有发热感觉。见《素问·刺热篇》。多因肾虚所致。《不居集·热症》:“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澄按:足少阴其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为涌泉穴。此经原多气而少血
病证名。见清·洪金鼎《一盘珠》卷八。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
疝之别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详疝条。
见《重庆草药》。为椿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难经·五十八难》。①指好发于夏秋季节的一种热性病。《医门棒喝·湿温》:“湿温者,以夏令湿盛,或人禀体阳虚多湿,而感四时杂气,遂成湿温。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热二气胶粘,淹缠难愈。如从下受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同伐肝。详该条。
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