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指痈发于喉之两旁,夹喉而生,故名。多由肝胃火毒上炎所引起。《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夹喉痈生喉两旁,肝胃毒热发其疮,疮与结喉痈同治,尤嫌痰壅不时呛。”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方用仙方活命饮、
病名。多由感受时气,心经本虚,而直中其邪所致。症见舌出如蛇,伸缩不停,吐酸水顽痰等。参见弄舌风条。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五。又名阴囊毒、外肾痈、囊发、囊脱、脱壳囊痈。因湿热火毒下注肝经而成。症见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甚而睾丸外悬。治宜泻肝火、利湿热。初用龙胆泻肝汤,后期宜滋补调理。未溃外敷
《素问补遗·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喻脾有协助心神决定意志的功能,故称。
出《神农本草经》。即肉桂,详该条。
【介绍】:见李仲元条。
【介绍】:宋代医生。任太医局太医。曾将名医郝允“六元五运”之法,绘图献给朝廷,行于世。
外治法之一。见《本草拾遗》。蜞即蚂蜞,又称蚂蝗、水蛭,其头部有毒腺,吮血时分泌一种毒液,使血不凝聚,故用此以吸取痈疽之血脓,称蜞针法。操作时取大蚂蝗一条,入笔管内,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吸吮恶血,促其毒消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寻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约1268~1370【介绍】:元养生家。字文鼎,号华山老人。海昌(今浙江海宁)人。资雄海上,好宾客,能赈人急。尝官万户。入明已百岁。明太祖召问颐养之法,曰“要在慎饮食”,以所著《饮食须知》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