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伤寒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类似于现代内科中设置的某些专科。参见十三科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小儿方》1卷,已佚。
汉代官吏。为护乌桓校尉。当地羌胡人以病死为耻,病重时取刀自刺。训闻有病者,以医药治疗之,愈者甚众。
治法之一。①具有温通阳气,振奋心脉的作用。少阴病内有真寒,外有假热,表现为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色浮红的戴阳证,用通脉四逆汤(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②妇女产后气血虚弱,无乳或
舌苔黄腻而厚。是体内湿热俱盛之象,法当清热利湿。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阴主三阴之表,故为开。
出《灵枢·经脉》。即任脉络。详该条。
出《延寿第一绅言》。古称生子为弄璋。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阳三焦经。详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为大黄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