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甲乙

猜你喜欢

  • 肉疽

    病名。泛指阴疽。《灵枢·利节真邪》:“有此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 心痨

    病名。①即心劳,详见该条。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心则成心痨,治以雷公丸等。

  • 九层塔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兰香草之别名。②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罗勒之别名。各详该条。

  • 嵇胜

    【介绍】:明代医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医出身,父亲嵇清为骨伤科名医。他继承家业,长于治疗杂病。武宗时(公元1506~1531)在太医院任职。

  • 耳轮赤烂

    病证名。即耳烂。《疡医大全》卷十三:“耳轮赤烂,桑、枣、槐、柳、桃嫩枝摘来煎汤,日洗三次。又方:贝母、轻粉研匀干掺。”参见月蚀疮、旋耳疮条。

  • 表证入里

    指表证化热,病势向里发展。症见不恶风寒而反恶热,烦渴,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等。

  • 补剂

    十剂之一。用补益药物组成,具有滋补五脏气血阴阳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肺肾同源

    详肺肾相生条。

  • 寒霍乱

    病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即寒气霍乱。详该条。

  • 结扎注射法

    内痔疗法之一。适用于2、3期内痔。操作同单纯结扎法。所不同者是在结扎痔核后,再注射10%明矾液或内痔枯萎液,并压榨该痔核使呈薄片状,术后处理同单纯结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