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即脱疽。见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脾疳。见该条。
见诊宗三昧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阴跷脉的照海穴,阳跷脉的申脉穴,左右共四穴。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赤膜下垂,由客邪所攻,致赤膜从上生而下遮黑睛,名垂帘膜。”详赤膜下垂条。
【介绍】:见张汝霖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麝香之别名。详该条。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熟地黄八两,制附子四两,肉豆蔻(面炒)、炮姜、吴茱萸、补骨脂(酒炒)、荜拨、五味子各二两,炒甘草一两。为末,炼蜜或山药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至一百丸,开水送下。治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