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便下多气泡如蟹沫状。见《世医得效方》卷六。为气痢证候之一。详见该条。
见《药材学》。为防风之药材名,详该条。
【生卒】:1914~1984【介绍】:字鸿滨。四川江津人,对古典文学有较深造诣,后从师学医,曾于上海国医学校就读,侍诊陆渊雷等名家。五十年代后相继任重庆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国务院
【介绍】:元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治水蛊症,常用干丝瓜、巴豆为丸。
病名。因痰饮湿热阻滞肠胃所致。《张氏医通·大小府门》:“痰秘者,痰饮湿热阻碍,气不升降,头汗喘满,胸胁痞闷,眩晕腹鸣。半夏、茯苓、木香、槟榔、枳实、橘红、香附、白芥子、姜汁、竹沥。不应,加大黄、黄连。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①将药物加水煎煮。②汤剂的另一种名称。如一贯煎。
病名。满口淡白而疼痛。此虚寒之症。结合全身情况或可选用理中丸、四逆汤之类温之。
见《小儿药证直诀》。为山茱萸之处方名,详该条。
本指铡碎的草,喻体内的水液废物。《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