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血咳嗽

瘀血咳嗽

病证名。指瘀血壅阻肺脏引起的咳嗽。《血证论·咳嗽》:“有咳嗽侧卧一边,翻身则欬益甚者。……盖瘀血偏著一边,以一边气道通,一边气道塞,气道通之半边,可以侧卧,气道塞之半边,侧卧则更闭塞,是以翻身则愈加逆也,宜血府逐瘀汤加杏仁五味子主之。侧卧左边者,以左边有瘀血,故不得右卧也,右卧则瘀血翻动,益加壅塞,宜加青皮鳖甲莪术,以去左边之瘀血。侧卧右边者,以右边有瘀血,故不得左卧也,宜加郁金桑皮姜黄,以去右边之瘀血。凡此瘀血咳嗽之证。”参见瘀血咳、咳嗽条。本证可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或一侧性胸腔积液。

猜你喜欢

  • 内迎香

    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鼻孔内上端,鼻粘膜上。主治晕厥,目赤肿痛,中暑等。点刺出血。

  • 徐文蔚

    【介绍】:见徐彪条。

  • 兼方

    用主治不同的药物组合而成的方剂。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外有表寒,内见阳虚之证,用麻黄解表发汗,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温通表里,以兼收疗效。

  • 榼子藤

    见《广西本草选编》。即榼藤,详该条。

  • 理瀹骈文二十一种膏药

    见理瀹骈文摘要条。

  • 针灸体位

    指针灸治疗时患者身体应采取的姿势。通常分为坐位和卧位两种。坐位又可分为仰靠式(适用于头面、颈前和胸部),伏案式(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和侧靠式(适用于耳侧、口颊和耳部);卧位又可分为仰卧(除下肢后侧

  • 痈疽逆证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指患疮疡时病情有恶化趋势。其表现为:患处初起形如黍米,疮顶平塌,根脚散温,不热不痛,按之坚硬,舌干烦躁;肿硬紫暗,不脓不腐,疮顶软陷;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或脓水清稀,时流血

  • 脾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倪涵初治疟第二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生首乌三钱,陈皮、柴胡、茯苓、黄芩各八分,威灵仙、白术、当归各一钱,知母、鳖甲各二钱,炙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井、河水各半煎,并加无灰酒再煎一滚,空腹

  • 中寒便血

    病证名。指脾虚中寒,统摄失权所致的大便下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因冷饮中寒,或杂食生冷,血为寒凝而下,必腹痛色晦淡。宜附子理中倍炮姜加酒连。”此外尚可见怯寒神疲,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金匮》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