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阳脉。经脉中之属阳者,包括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
出《幼科铁镜》。详不寐多困条。
出《针灸甲乙经》。即远道刺。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DU1。出《灵枢·经脉》。《千金要方》作长彊。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属督脉。督脉之络穴。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跪伏位取穴。布有尾骨神经后支,肛门神经;以及肛门动、
出《神农本草经》。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出《灵枢·癫狂》。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病名。《本草纲目》:“楚人多食酸则齿软。”详齿齼、齿齭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鸢尾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三。指临产时由于去血太多,以致昏不知人,故名。急以回阳救脱,方用独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