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沈良方条。
即痧药丸,见该条。
十天干之简称。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资生经》。《针灸大全》作听河。即听会,见该条。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三。即异功散第一方,见异功散条。
①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又名妒乳、颊脂垫。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故名。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尤以鼻准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瘀,郁滞停留之意。①伤寒病瘀热在里: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
出《本草图经》。即大豆黄卷,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