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肉淋。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证治要诀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调条。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如七星并列,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石荞苧之别名,详该条。
出《摘元方》。即麻秸,详该条。
书名。明·李中梓撰。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作者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综合性医书。8卷,卷首、卷末各1卷。明太医院原本,罗必炜参订。卷首脉学《四言举要》;卷1~5诸品药性及常用药物;卷6为伤寒诸证及暑、湿、疟、痢等病证;卷7分述咳嗽、霍乱、水肿、宿食、妇人、小儿各类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