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耳聋

肾虚耳聋

耳聋的一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肾为足少阴之经,内藏精而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耳聋。……其候颊颧色黑。”《医林绳墨·耳》:“耳属少阴肾经,肾之窍也。肾气实,则耳聪肾气虚,则耳聋。”治宜补益肾气为主,如益智散苁蓉丸六味丸黄柏知母远志肉、石菖蒲等药。参见耳聋条。

猜你喜欢

  • 九节木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大颜之别名,详山大颜条。

  • 疡科纲要

    书名。1卷。张寿颐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文字简要实用。解放后有排印本。

  • 李之和

    【介绍】:清医家。字节之。清平(今属河北)人。于潜心经学之余,旁及医、卜、星、算、音乐,著述甚多。医书有《潄芳六述》、《六述补遗》、《外科六述补遗》、《本草杂著》等。

  • 起泡草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

  • 阳经

    又称阳脉。经脉中之属阳者,包括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

  • 黄山桂

    见《中药大辞典》。为茵芋之别名,详该条。

  • 忽作喘

    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古称卒上气、卒喘。多由感风感气,或多食多饮而然。治疗须察其所感施治,如用定喘汤加减等。参见卒上气、喘证等条。

  • 肩柱骨

    经外奇穴名。出《奇效良方》。位于肩部,肩胛骨肩峰突起之高点处。主治瘰疬,肩臂痛,手不能举动等。艾炷灸3~7壮。

  • 从卫取气

    刺法术语。《难经·七十六难》:“当补之时,从卫取气。”指针刺补法操作时,应在浅部候气,并往下按纳。后世刺法以先浅后深为补,理本于此。

  • 赤脉侵睛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赤脉传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