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剂之一。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参热可制寒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连珠喉风。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九。即烫火伤。详烧伤条。
【介绍】:见李守钦条。
肾经有热,则阴精耗竭,髓减骨枯而腰脊不能举动。《素问·痿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见《中药志》。为九香虫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黑睛部位病痛。详目痛条。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即瞳神散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