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陈皮、姜半夏、茯苓、威灵仙各一钱,制苍术、姜厚朴、柴胡、黄芩各八分,青皮、槟榔各六分,炙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井、河水各半煎,饥时服,渣再煎服。治疟疾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即天庭。《灵枢·五阅五使》:“五官已辨,阙庭必张。”详天庭条。
即太阳经病。亦称伤寒表证。详该条。
古代三类病因的合称。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
见《青海药材》。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指“目有眵泪,赤肿而昏”(佚名《眼科秘旨》)的证候。可见于风火眼,天行赤眼等。
中药炮制法之一。用水洗去药物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他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