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小儿唇紧、紧唇、紧唇疮、沈唇。指唇疮所致的口唇紧急,难于开合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
筋膜。《灵枢·邪客》:“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病名。即涌泉疽。见该条。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惊振翳。由于眼受各种外伤,直接或间接损及黄精(晶状体)所致。初始可有目赤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等证。失治,黄精变混浊,甚则失明。初起宜平肝清热,活血化瘀,用石决明散或镇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一种感觉传导现象。参见经络感传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皂角刺,详该条。
病名。①鼻息肉别名。详见该条。②鼻腔内恶性肿瘤。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治证同。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
①五度之一。是古人测定正常成人全身骨骼的长短、阔窄、大小的一般数值,作为确定经脉长短的尺度及循经定穴的依据。详见骨度法条。②《灵枢》篇名。本篇介绍以全身各部位骨度分寸折量的方法,故名。叙述正常人的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