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汇补·汗病章》。多由心之气血不足,心液外泄所致。症见自汗,怔忡恍惚等。治宜补心养血为主。选用天王补心丹、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猪苓之别名,详该条。
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的证候。如气虚脱肛患者合併肛周感染,上见头眩耳鸣,下见肛周灼热疼痛,法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又如病人素有怔忡心悸,心血虚损之证,属上虚,又患湿热痢疾,腹痛,下利赤白,一日多次,苔
【介绍】:明代医生。浙江嘉兴人。名医殳珪的外孙女婿,曾从殳珪学习灸术,精于医,在当地闻名。辑有《医林会海》一书,已佚。
【介绍】:见徐大椿条。
古人对孕期提出的有关摄养、起居等注意事项,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及防止坠胎、小产、难产等目的。如胎前节养六条:①除烦恼;②禁房劳;③戒生冷;④慎寒温;⑤服药饵;⑥宜静养。有关胎教的
证名。指定睛直视。多因风热袭络,肝风内动所致。《小儿药证直诀》:“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皆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因热者,治宜清肝泻热,用泻青丸;风邪袭络者,宜熄风之剂,如钩藤、桑枝、全蝎之类。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竹叶汤第三方,见竹叶汤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痰湿上蒙所致的头痛。《张氏医通·诸痛门》:“有痰湿头痛,其人呕吐痰多,发作无时。”症见头部沉重,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发作无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祛湿,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芎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