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温疫论条。
食疗著作。清·尤乘辑。1卷。刊于1667年。本书详论了病后饮食调理要点,并分风、寒、暑、湿、燥、火、气、血、痰、阴虚、阳虚、诸虚十二门,分别介绍了117张食方,有粥、臛、酒、浆、煎、汤、饮、膏、茶、羹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肉苁蓉之别名,详该条。
即腓腨,详该条。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证名。牙齿动摇,不能坚固。详牙齿动摇条。
①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参见腧穴条。②经穴名。代号KI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
病证名。指气机郁结不舒所致的吐血。《医贯·血症论》:“但郁之一字,不但怒为郁,忧为郁,怒与忧固其一也。若其人素有阴虚火证,外为风寒暑湿所感,皮毛闭塞即为郁。郁则火不得泄,血随火而妄行。郁于经络,则从鼻
见清·员从云《产科一得》。指临产时的五种注意事项。即一要审时,二要饮食,三要戒喧,四要设法助其力量,五要安顿胞衣。
【介绍】:见狄仁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