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本义形容星光暗弱。焞焞指耳听不聪。参见浑浑焞焞条。
古病名。又名酒风。因饮酒后感受风邪所致。《素问·风论》:“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如火烧,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惰,不欲自劳
证名。指骨痿。《医宗必读·痿》:“肾痿者,骨痿也。”详骨痿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瘖。出《内经》。《灵枢·忧恚无言篇》:“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此为暴瘖。肺肾阴亏,咽喉失养而无音者为久瘖。因妊娠胎阻胞脉而无音者,叫子瘖。《
痰饮之一。①指狭义的痰饮。《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流饮者,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漉漉有声,谓之流饮。”参见痰饮条。②指痰饮流注无定者。《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流饮,饮水流行,遍体俱注
见黄帝虾蟆经条。
见《普济方》。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妊娠。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