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山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即孙络。《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详孙络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即云母,详该条。
见中西医粹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乌药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泛指妊娠期之咽喉疼痛。认为是由于孕妇阴虚火旺,胎气上冲所致。治宜养阴清热,如知母、黄柏、元参、麦冬、薄荷、黄芩等煎服,更应详审脉症,辨证施治。
病证名。指血行凝滞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血滞腹痛之症,不作胀,不饱满,饮水作呃,遇夜更痛,痛于一处,定而不移,服行气消化之药不应,以热物熨之稍减,此血滞停瘀之症也。”多因七情郁结或饮食不节、
五脏气逆证中,脾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之窍口,故为吞咽之证。”临床多见于脾虚小湿不化患者。